孩子觸覺失調的表現:
1、孩子怕人,遠離別人。
2、害怕擁擠,拒絕排隊。
3、不喜歡被人觸摸或撫摩。
4、膽小,害羞,缺乏自信。
5、害怕粗衣服、標簽。
6、不喜歡碰觸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
7、怕風吹(空氣流動會使其汗毛拂動產生癢的感覺)。
8、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
9、常拒絕理發、洗頭或洗臉。
10、挑食偏食;吃東西秀氣。
觸覺統合失調,主要是因為觸覺神經和外界環境協調不佳,從而影響大腦對外界的認知和應變,即所謂觸覺敏感(防御過當)或觸覺遲鈍(防御過弱)。
觸覺敏感的兒童一般會表現出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弱,喜歡在熟悉的環境和動作中。
觸覺失調分為觸覺敏感與觸覺遲鈍。
觸覺失調的孩子往往有以下表現觸覺敏感:
1、容易養成觸覺依賴,例如: 睡覺喜歡咬被角、抓媽媽的手或抱某個布偶或毛毯(巾);喜歡咬指甲、吸吮大拇指或咬衣領、袖口、鉛筆頭或咬嘴唇。
2、在家或熟悉的環境中和陌生環境判若兩人。與家人或熟人一起互動時, 活潑且話多, 但又常常言不及義;還容易對親近的人發脾氣,但在陌生環境面對陌生人又表現得“禮貌”且安靜。
3、對某些材質非常抗拒。例如: 絨毛類、濕泥巴或顏料。
4、情緒轉換困難, 高興會高興很久, 傷心或生氣也會很久, 顯得有理講不通或特別不成熟。
5、對突發狀況應變能力差, 例如: 面對突然有人急沖上來或突然生氣大吼, 或坐上原本以為穩定的旋轉椅而椅子卻突然轉動時, 會身體僵硬、腦袋一片空白, 頓時不知所措。
6、挑食、偏食,對沒有嘗試過的食物抗拒, 對喜歡吃的食物不知節制, 容易對某些食物過敏。
7、對陌生環境安全感建立緩慢, 例如: 生病請假, 在孩子恢復健康后, 仍會找許多借口不想上學, 上學后會重新出現新入學時的緊張、哭鬧的狀態。
8、對聲音特別敏感,一點點小小聲響或者特別的聲音都可能造成觸覺不足的人的不安和煩躁。
觸覺遲鈍:
1、特別“勇敢”與“堅強”。幼兒時期(出生到六歲)打針不大哭、摔跤不覺得疼。
2、輕微的碰觸, 孩子察覺不到。例如: 有小昆蟲爬上身體時, 不知驅趕。
3、探索欲極強但馬虎大意。喜歡到處碰、觸摸個不停,卻容易打翻或揮落桌上的物品。
4、頑固偏執。一直堅持自己的方式做事, 沒有調整的靈活性。
5、比較大大咧咧。不怕陌生環境或人多的地方, 膽子特別大, 沒有安全意識。
6、典型的“人來瘋”。看到孩子多或覺得好玩的地方容易興奮、尖叫。
7、只能注意到眼前事物,對身邊其他事物無法感受。例如: 只能看著掉落半路的冰淇淋專注地傷心, 無法注意到往來車輛對自己本身可能造成的危險。
觸覺失調給孩子帶來哪些障礙:
1、觸覺失調影響孩子注意力
2、觸覺失調除了對孩子的生活
3、與人際交往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
觸覺失調對孩子的學習會產生極大的阻礙
在所有的感覺中,觸覺是觸發頻率最高的,從皮膚到毛發,無時無刻都有無數信息進入大腦。觸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大腦將會忙于處理每一個收到的信息,寫作業時他人的走動,讀書時微風吹動,都能打斷孩子的學習,這樣學習的信息自然就很難傳入大腦。而觸覺遲鈍的孩子,則很有可能對外界的刺激感應不足,對學習的信息反應也會比較遲鈍。

怎么治療孩子觸覺失調的狀況:
觸覺敏感來源于孩子嬰幼兒時期觸覺刺激的缺乏。剖腹產的出現導致了胎兒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或產道擠壓力量較弱,會使兒童的觸覺學習比正常生產的兒童少。同時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如穿的多,吃的多,抱的多,怕地板硬,怕外邊有傷害,觸覺接觸量少,直接影響孩子的觸覺發展。
因此,我們在刺激孩子的觸覺發展時,遵守的一個原則就是:增加刺激!
觸覺系統靈敏程度:
直接影響孩子大腦的辨別能力、身體靈活度和情緒的發展。
我們需要給予孩子豐富觸覺刺激、促進其神經體系不斷完善
兒童康復寶樂康健推薦使用以下感覺統合與多感官器材:觸覺踏板、波波球池、仿真巖攀巖墻、刷身刷、手掌游戲箱等